4月10日下午,驻新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卫率领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代表一行10人,到访我校农村电商产业学院,围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直播销售、乡村特色资源开发等主题展开调研交流。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春朝,学院教师、入驻企业负责人及企业导师等参加交流活动。


刘春朝陪同工作队参观了翁源兰花科普基地和产业学院直播基地,现场观摩了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等实践教学活动。

座谈会上,刘春朝对工作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产业学院在服务翁源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成果。他表示,产业学院始终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为指引,聚焦“一懂两爱三有”高素质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养,依托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了集人才培养、农产品上行、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张卫对产业学院将课堂搬进直播间、让实训对接产业端这种“真刀真枪”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新江镇凉桥村红花茶油是山茶油中的精品;连心村“九里樟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太坪村五色米获得国家级有机农产品和富硒农产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并被国家认定为“一村一品”和“省扶贫产品”……虽然农特产品资源多,但以粗加工、订单式销售为主,缺乏品牌赋能,农户收益较低。
凉桥村党支部书记、桥丰合作社负责人毛东花介绍,凉桥村的红花油茶树是“知青树”,1957年前后由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种植,树龄长,品质好。但千亩红花油茶基地开发不足,茶油只有粗加工,附加值不高。村干部兼管合作社,在销售推广方面缺少精力,更缺乏专业能力。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科技与产业合作处科员、省级科技特派员翁婕表示,新江镇自然资源丰富,是农产品种植的优质产地。希望通过校校合作、校地合作,通过短视频引流、直播助农等方式,让优质农特产品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
刘春朝针对新江镇农特产品销售推广的难题和痛点,提出打造“电商培训+产业孵化+品牌塑造”全链条服务体系的解决建议。他表示,只要找准路径,小乡村亦有大作为。新江镇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和文旅资源,经济管理学院在电商技术和人才资源具备优势,可将双方优势资源紧密结合,转化为镇域发展动能,通过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等方式,提升新江农特产品品牌价值和文化附加值,赋能新江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会人员还围绕品牌化建设、数字化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双方初步达成共识,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纽带,整合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共同探索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图文/李素琴 核稿/陈斌珠 责编/吴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