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集团成果 >> 典型案例 >> 正文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

发布日期:2021-04-13   阅读:[]

2010年9月以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了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点、提高和拓展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实践需要,探索搭建了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其所在班级的同学,促使他们自觉去进行软件开发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动态学习链。

一、提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的背景

着眼于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探索创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教育新模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业教师的专业专长的服务功能不突出;二是专业教师专业专长服务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水平不高;三是学生的专业拓展和专业实践平台拓展的需要;四是着眼于探索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起来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此,软件技术教研室经过认真分析认为:通过搭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强化专业教师的服务功能,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搭建了“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

二、“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题、目标和任务

(一)创建主题是“三服务”。

一是服务教学,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积极探索专业实践平台的拓展与开发,着力解决“教、学、做”相结合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服务学生,以专业教研室为平台,“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学生自身发展定位不清、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以及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等实际问题;三是服务社会,为了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积极承接现实企业的软件开发业务,即让学生体验服务社会的真实工作氛围,又将服务范围拓展社会服务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创建目标是“三个促进”。

(三)一是促进专业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特点,还可以给予服务赋予更高质量的内涵,有助于深化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实效性;二是促专业教研室的凝聚力。通过经常性的有计划有目的项目建设活动,不仅有助于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有力地促进专业教研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室内软件项目开发任务的开展,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进而促进学风建设。

(四)创建的任务是搭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

“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搭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着力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和拓展实践教学服务平台。

三、构筑“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的主要做法

(一)搭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技术教研室为平台,“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搭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着力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和拓展实践教学服务平台。

(二)实行专业导师制管理。一是导师的要求,导师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学生团队要求,根据学生能力、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进行筛选,工作室的师生比控制在1:5左右,以利于构建沟通良好、指导有效、生活学习就业兼顾的师徒关系。三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要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实行严格的考勤管理,对出勤天数不达要求或不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指导的软件项目的学生实行淘汰机制。四是培养目标,通过综合性的实际软件项目实践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技能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服务项目的确定。

从校内部门、校外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紧密、能揉和学生在统一授课中所学内容、相对于学生的当前知识储备难度适中、实用性较高、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的项目作为工作室实践项目。

四、“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创建取得的初步成效及经验

多年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徐尤华同志带领广大专业教师以“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的组织优势和主体责任,无偿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据统计,这个团队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共计67项;教师以“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对内对外承接软件项目开发业务计25项;专业教师主持或主要参与教科研项目共计36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就业专业对口率100%,实习起薪3500元/月以上,就业起薪4500元/月左右,超过起薪线1500-2000元/月。这些同学工作一年后的月薪基本能超过10000元/月,部分甚至超过15000元/月。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其所在班级的同学,促使他们自觉去进行软件开发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动态学习链。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了专业教研室服务平台。

创建“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服务型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三服务”,实现“三个促进”,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服务型教学平台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服务的针对性、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影响力;通过“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服务型教学平台建设,形成了教师、学生、社会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了教研室的活力。

教师在“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工作中,相互沟通与交流,专业能力素质提高了,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们与学生共享着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幸福的果实,增强了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工作干劲更足了、热情更高了、工作作风更扎实了,主体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三)增强了教研室的凝聚力。

教师在“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公关,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教师们在有效配合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师生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

(四)增强了教师服务意识。

“基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广大教师志愿服务、施展才能提供了组织保障,有组织有计划的服务使服务更科学、更有效、更有质量、更能发挥效能,从而更能激发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积极性。

通过近五年的建设,解决了专业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了教研室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了教研室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教师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工作队伍。

 

 

 

 曾杰老师对2017级工作室学生做JavaEE项目开发培训合影

 

 

徐尤华同志指导工作室项目开发,解决项目中的技术难题

 

 

 工作室师生共同探讨软件项目设计方案


 

 向大芳同志做Java学习路线讲座

 

 

徐尤华同志带领学生企业实践

 

 

 徐尤华同志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专业教师团队企业调研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审核/王修琼 责编/罗远宁

上一条: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