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大历史使命。谋求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产业链和人才供需链的新常态,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主旋律。自2014年起,农村电子商务连续7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的作用日渐突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人才短缺、自主创新力不足、受大湾区城市虹吸效应影响毕业生本地就业意愿低的客观困难确很难突破。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是所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亟需破解的政治命题。探索“实境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初衷希望在专业强产业,商科兴乡村战略上有所作为。
二、做法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针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不适应特色农产品商贸流通发展需求的实际,系统开展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形成了“爱农、学农、助农”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爱农村、懂政策、善技术、会营销”培养目标,以新商科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特色专业和高水平应用型师资二翼,建设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实践三平台,实施校地、校企、校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四融合,构筑了“一核二翼三平台四融合”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培智、共享、引领”三位一体服务现代农业商贸流通发展新模式。案例成果依据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念,把专业课教室搬到农村电商“生产车间”,把虚拟仿真实训转变为生产实战,解决了实战性教学资源欠缺问题,积累大量真实产业案例又反哺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方面具有示范作用。
图1 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职教学会会长鲁昕于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
论坛(IFIE)分享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群支持翁源兰花发展电商的案例
(一)对接农村电商产业链建专业群,解决了单一专业培养定位模糊就业竞争力弱的问题
聚焦农村电商业中农产品新零售、供应链管理等5类亟需人才岗位群,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按“三相一共”组建专业群;物流专业对接农产品存储和流通业,提升粤北农产品供应链竞争力;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对接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业,侧重提升效率和品牌竞争力,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真实案例融入开展“实境式”人才体系培养,解决了学生实战能力弱的问题
一是校企双师重构“1+1+N”课程体系。搭1个思政课平台,引入中国兰文化设种植养护劳动课,育学生知农情;建1个专业群技术课平台,真实项目培养美工、客服、运营基础岗位技能,训学生懂技术;创专业群岗位课平台,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岗位群所需,设社区新零售、直播营销、农产品开发等实战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善营销;二是校企双师共同施教,贯穿兰花营销等真实项目和丹霞杯、众创杯等农村电商赛事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实践能力训练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三是学业评价从“个人死记硬背、期末卷面成绩决定”向“团队协同合作、实战项目全过程能力评价”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自主发展意识;
(三)政校企协同建共享“实境式”基地,解决了人才培养缺乏实战场景的问题
1.主动对接中小企业“一职多岗”的人才诉求,通过对接政行企资源,实施课程“立地”建设、资源“进岗”整合、教学“实务”提升,“活化”了课程教学、岗位师资、企业学习“三大”资源,构筑了课堂教学、岗位实践、能力拓展的三大平台。
2.政校企协同共建项目、制度、师资和条件运行机制,共建共用共管广东省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学院和新商科.兰花电商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的生产场景、真实的商业平台、真实的生产项目,与企业生产过程精准对接。
3.开发本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创业园为农产品商贸流通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开办广东省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学院,建立创新创业的电商人才培养与产业联动的育人平台。
图2 2019年10月11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翁源县人民政府就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正式签署“校地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图3 2020年11月3日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仁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正式签署“校地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成效
通过7年实践,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商科类专业实现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带动,整体提升,建成省级重点专业2个;获得以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为代表的75项省级以上标志性案例成果;实现了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乡村振兴)课题零突破;公开发表68篇论文,其中7篇见于中文核心期刊;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为产业兴旺集聚人才势能,3000多专业群学生受益,学生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赛事,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0余项;众创杯等农电商赛事金银铜奖8次,居全省农村电商方向专业首位;每年约50名学生在农村电商领域就业,并有约5%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用人单位对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超过90%。案例成果对商科职教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示范作用。10多所兄弟院校交流学习,12所院校应用本案例成果,其中2家获广东省教育厅高水平中职学校立项。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12余家国内主流媒体,以及省教育厅和韶关市县等政府部门和省市县电视台宣传。
图4 项目案例成果作用于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师生农村电商项目获得广东省众创杯农村电商大赛、韶关市丹霞杯农村电商大赛金银铜等奖项8次。
图5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图6 案例成果通过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作用于地方社会服务,荣获第三届中国广东“农电奖”,且是唯一获奖高校
图7 教学成果鉴定书
四、总结
(一)借鉴意义
1.人才培养应对标国家大政方针,质量会备受认可
师生团队承担着韶关7个县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的运维工作;还带动韶关各县贫困户三华李、番薯干等农特产品销售近亿元,助力韶关市获2018年广东省扶贫成效考核第一。生源量逐年递增20%以上,案例成果推广为粤北新增高职层次农村电商人才500人/年,新增中职层次农村电商人才2000人/年。培训、技术服务项目21项、金额60万元),教学团队积极参与了多地的“一村一品”、“电商进农村”等项目,承担韶关7个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农产品品牌与新零售的运维工作服务。
图8 学生在电商直播平台进行兰花销售实践
2.产教融合应联合各方力量,引领和示范作用将更明显
本案例成果在实践中组建了职教联盟,成立了广东省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学院,实现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极大提升和案例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第三届中国.广东“农电奖”和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立项的主要依托,也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的重要基础,并支持2所中职获得广东省高水平学校建设立项,为地方产业兴旺集聚人才势能。
审核/王修琼 责编/罗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