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一场思政课集体备课会,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骨干教师现场参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无课教师线上参会学习,四校围绕思政课教学难点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度研讨,共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先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场教学为引,展示其在课程创新上取得的成果。随后,讨论环节,各校围绕各自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与会各校教师均表示,当前思政课普遍面临着形式创新跟不上时代变化,理论枯燥引不起学生兴趣,脱离实际入不了学生的心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校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VR技术还原红色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理论认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生专业,通过编排红色话剧、创作思政主题音乐作品、临摹思政主题字画等形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艺术表达,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红希分享经验。他表示,针对高职学生“重技能、轻理论”的特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构建了“大思政”的教学格局,将韶关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带领学生唱红歌、听故事,用鲜活的事例讲活思政课;结合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密切联系韶关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制度,累计开展数十场集体听评课活动,贯穿各个学段,以此搭建起更为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框架,有针对性地明确当前学段教学重难点;探索思政课与专业特征的融合,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课程中植入信息化产业革命中我国的创新成果,以此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浪潮。
据悉,此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帮扶项目的一个环节,双方共建线上虚拟教研室,常态化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活动。未来,双方将继续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类似的教学交流活动,共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文/王亚茜 核稿/罗红希 责编/吴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