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我校学生誉为“兵妈妈”的潘建美老师作为广东省高校唯一专武干部代表受邀参加广东省军区举行的“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事迹报告会,并围绕如何做好征兵工作、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在大会上做报告,获省军区首长的表扬和肯定。1月19日上午,潘建美老师在学术报告厅宽C101为我校师生做专场报告,党委书记方迎生主持报告会,全体校领导及100余名师生代表等参加报告会。

国防教育征兵工作事迹报告会现场

党委人民武装部干事潘建美作报告
报告会上,潘建美以“践行初心为国防,乐当高校‘兵妈妈’”为主题,从“十五年践行初心,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坚守助力学生,以真心付出、真情奉献的呵护点燃信念,以恒心不改、恒志进取的执着守正创新”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理想、建功立业、默默奉献的事迹和经历,分享了宝贵收获,把一个个平凡而真切、朴素而鲜活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读懂她的一心追求
出生在海南琼崖革命老区的潘建美,从小有着戍边守国的梦想。尽管没能完成这个远大抱负,但在学校里,她选择成为一名专武干部,奔走在征兵宣传一线,选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奔赴祖国边关,替她完成梦想。“那些稚嫩且挺拔的身影,承托起我的初心、实现着我的梦想。”潘建美说。
读懂她的一心坚持
“虽然没当成兵,但也可以立足本职岗位,为国防建设做些贡献。”潘建美说,当时学校武装部才成立几年,人员紧缺,没有人专门负责军事理论课。潘建美毫不犹豫向学校领导提出到武装部工作,当军事教员。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就主动参加军事理论培训;没有教学实践经验,就虚心向军校教授请教;没有军事技能基础,就陪同学生一起训练,一点一滴打牢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久而久之,她不仅成为学校军事课的“资深老师”,也形成了不少军事教育创新成果:创建一支以退役大学生为骨干的“国旗护卫队”;先后到21所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借助韶关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持续开展活动……
读懂她的一心奉献
荣誉的背后,有泪也有笑,有苦更有甜。有学生身体素质较弱,体检没有通过时,潘建美第一时间安慰他、开导他,和他一起制定锻炼计划,安排2名优秀的退役返校学生,陪同他每天早训晚练;有学生因为政审找不到对接人时,潘建美打车前往清远,住在镇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村里逐个家访,到镇里5个单位排队盖章;有应征的学生选择留校过年,潘建美来到学校陪伴他们,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煮汤圆、看晚会……征兵工作这条路上,她一走就是十五年。“我只是逐梦强军的普通老师。”潘建美说,将继续当好孩子们奔赴军营的“引路人”,为强国强军贡献力量。
潘建美的事迹朴实而感情真挚,她的忠诚履职、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奋斗者形象和崇高的精神,让现场掌声不断。

党委书记方迎生作讲话
方迎生指出,此次报告会既是一堂思政示范课,也是宣传征兵工作政策的实际举措,更是一个弘扬爱国主义、加强国防教育的宣讲平台,很有意义,生动诠释了一名普通教师做好新时代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的忠诚信念与责任担当,深刻感染、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方迎生强调,学校党委坚持把征兵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青年学生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家国情怀。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把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引导师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向英雄模范学习,厚植家国情怀,在他们心中播下强国梦、强军梦的种子。要以国防教育为主线,拓展新内涵。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着力推进全员育人,把军事理论课教学、征兵工作的宣传与军事训练等相融合,倾力构建学校“三个始终贯穿”“四个到位”“五个依托”的国防教育育人新模式。要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实现征兵工作新发展。主动引导广大青年要时刻强化忧患意识,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主动投身军营,切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军人品格。积极推进学校预征预储班建设,打造出自己的国防教育品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坚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征兵入伍工作纳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当前,正值年度征兵工作全面启动,此次报告会更显得意义重大,能够进一步推动师生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鼓励学校青年学子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投身军旅。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全面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学生工作部 图/党委宣传部 核稿/杨延红 责编/吴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