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非遗文创孵化基地揭牌仪式顺利举行,我校作为项目共建单位受邀出席仪式。乳源瑶族自治县非遗文创孵化基地是乳源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型文化产业空间,我校“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首批进驻该孵化基地的项目,在韶关市副市长蒋文泓、乳源县委书记陈大川、韶关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黄宣剑等领导的见证下与乳源县人民政府完成入驻签约并揭牌。

我校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签约入驻协议

韶关地区非遗领域校地共建项目——瑶绣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运行
揭牌仪式后,市县两级领导、嘉宾参观了孵化基地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孵化基地名师工作室内,我校高层次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童文兵教授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了瑶绣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瑶绣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我校首个校地共建的非遗领域项目,将和乳源县在非遗文创产业机制建设、设计研发、宣传推广、人才联动、活动互通、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政校企用”四方协同的瑶绣非遗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依托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科研、实践成果,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学校农村电商专业带头人童文兵教授(右一)向蒋文泓(左二)、陈大川(左三)汇报瑶绣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在座谈会上,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尹渔清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分享了我校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探索“项目工作室+非遗文化进课堂”育人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主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做法。领导嘉宾对我校积极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予以肯定,与会企业均表示后续希望进一步和我校深化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活化等方面的合作。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尹渔清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分享我校非遗保护、活化经验
自“十三五”以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等法律、文件精神,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坚持育人导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学校通过服务瑶绣数字化流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传承、活化以瑶绣为代表的非遗技艺,使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和传承,以电商赋能使更多优质非遗产品“走出去”。

我校组织师生前往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开展非遗传承、活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农村电商产业学院新零售工作室师生服务瑶绣衍生品数字化流通

我校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在乳源瑶族自治县社区开展非遗文创电商新媒体培训暨“绣美瑶乡”文化志愿活动
下一步,我校将以校地共建瑶绣非遗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校地合作,以打造少数民族非遗产业为抓手,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乳源非遗文化产品经济价值进一步创新和开发,全面提升我校在非遗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通过产教融合创新传承非遗文化之魂,铸牢民族团结之根,助力乳源非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赵宇 图/赵宇 乳源县文广旅体局 核稿/陈斌珠 责编/吴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