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教育 > 正文

飞行的硫酸——隐翅虫 夏季实用防虫手册

发布日期:2023-06-08   浏览:

隐翅虫是一种带有强酸性毒液、黄黑相间的小虫子,每年的六月至九月份,会大规模地出现。

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毒素,虫腹末端有肛门,会分泌毒液。毒液的酸性值很大,pH值为1—2,被称为“飞行的硫酸”。皮肤接触毒液会导致隐翅虫皮炎,在南方夏季炎热地区发病率很高,占皮肤科疾病的9.3%。如果在野外被它叮咬,身上就会出现红肿,还会出现脓点溃疡。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慧忠介绍,在岭南地区,隐翅虫是一种在夏季常见的昆虫,其特点是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成群飞行。

有人曾因拍打隐翅虫引起皮肤炎症。2020年8月,深圳的刘先生一觉醒来,忽觉右侧颈背部又痛又痒,像烫伤一样,难受极了。一照镜子,发现颈部起了一大片红肿,还有很多密集的小脓疱。刘先生来到医院就诊询问医生, 接诊医生对刘先生的皮肤进行了诊治后,医生诊断刘先生患的是“隐翅虫皮炎”。原来刘先生都喜欢开着窗户睡觉。发病前曾有一只黑色的小虫子爬到脖子上,刘先生没多想,就一掌把它拍死。而就是因为这个小动作,虫子被拍死了,虫体内的毒液也流出,引起皮肤炎症反应。

遇到这类虫子,怎样处理是正确方法?

据李慧忠介绍,当隐翅虫飞到人身上时,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如果拍打虫体破裂,其酸性体液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患者一般会感到皮肤的瘙痒、灼热、刺痛感,之后会引起刺激性的症状,包括皮肤红斑或轻度的肿胀,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糜烂、渗液。

“所以,如果碰到隐翅虫,千万不要直接拍死,而是应该尽快将它弹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吹走它”,李慧忠提醒大家,到户外时要做好皮肤防护,尽量避免前往草丛、稻田、菜园等处,如果遇到隐翅虫,也千万不要拍打。而在相对靠近郊区的区域,隐翅虫会出没在居民居住的地方,大家睡觉时要关闭室内灯光、关好纱门纱窗、挂好蚊帐,避免虫子进入起居环境。如果被隐翅虫的毒素损伤了皮肤,李慧忠介绍,可立即使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皮肤,为了加快皮肤愈合、防止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人民日报发布了夏季实用防虫手册,大家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