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工作站的人才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根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粤松院发〔2023〕1号),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现面向校内外公开招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5年度博士研究人员。
一、学校简介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于1976年,是全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职业教育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单位、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第一梯度A+类学校;入选东部地区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学校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最高达17000余人。学校现设电气工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建筑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47个专业,拥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大数据技术四个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有曲江校区、浈江校区和莲花校区三个校区。
二、招收领域
本年度拟重点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应用、低空经济产业相关及以上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同时鼓励进站博士结合学校特色和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三、招收类型
岗位类型 |
说 明 |
招收对象 |
全职 研究人员 |
以脱产形式进站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 |
校内外博士 |
兼职 研究人员 |
以非脱产形式进站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 |
项目制 研究人员 |
以短期脱产形式进站从事大型科研项目攻关研究工作的博士。 |
校内博士 |
四、招收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学术严谨,作风正派,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或即将于本学年度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与学校学科专业重点发展方向相同或相近,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相关教科研成果。
五、薪酬待遇
岗位类型 |
薪酬待遇 |
备注 |
全职研究人员 |
申请者为校外人员,完成规定工作量年薪35-40万元人民币; 申请者为校内人员,完成规定工作量享受每年5-6万元人民币岗位津贴。 |
全职进站的校外博士薪酬待遇实行年薪制; 全职进站的校内博士,在站工作期间学校不考核原岗位基本工作量,享受在站工作岗位津贴,同时享受学校按国家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
兼职研究人员 |
申请者为校外人员,完成规定工作量享受每年6-8万元人民币岗位津贴; 申请者为校内人员,完成规定工作量享受每年4-5万元人民币岗位津贴。 |
兼职进站的校内博士,学校继续按相关规定发放其原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及绩效奖等,津贴按学校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另发,直至协议期满。 |
项目制研究人员 |
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享受每月3000元人民币岗位津贴,按实际工作月数支付。 |
项目制进站的校内博士,在短期进站期间享受在站工作岗位津贴,同时享受学校按国家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
六、在站工作任务
博士进站后须按照《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粤松院发〔2023〕1号)规定的出站考核标准完成相关科研任务。
七、在站期限
(一)全职、兼职博士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
(二)项目制博士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每年只能申请一次进站,每次进站时间为1至3个月(寒暑假不计)。在站工作时间为所有短期脱产攻关研究的时长总和。
八、招收流程
学校常年接受报名,随时组织考核,择优录取。
(一)个人申请
申请人员根据招收信息,将报名材料发送至博士工作站办公室邮箱:dws@gdsspt.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进站博士+姓名+研究方向”,报名材料主要包括:
1. 进站申请表(包含教育经历、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荣誉奖励等)(见附件);
2. 可证明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代表作等科研成果)。
(二)资格审查
提供的相关材料须真实有效,如有弄虚作假者,取消申请资格。
(三)办理进站手续
申请人员接到录取通知后的一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并签订相关协议。
九、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751-6500223(鄢老师)
联系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工作站办公室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曹溪路188号 邮编:5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