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曹群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到我校开展“送教入校”示范教学活动,活动由工作室成员教学展示以及课后集体教研两个环节组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韶关市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师现场一同观摩学习。

“同学们,大家知道老师手上拿着的这个是什么吗?”曹群名师工作室成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德法教研室主任徐婷婷老师手拿一枚小小的麒麟芯片,开启了主题为“焊点铸匠心,代码强芯魂”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课上,徐婷婷老师巧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华为的芯片困境开始,讲述新中国自主科技创新之路的艰辛不易,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论述创新的重要意义,并落脚现实,探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徐婷婷老师创新性引入自己的AI数字分身,讲解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遭遇的“迷茫期”。她将课堂交给AI,让同学们与自己手机里的AI辩论“高职学生应当更注重掌握现有技术还是更注重技术创新”,并引用身边案例,以在全国大赛中夺得荣誉的松山学子事例激励在座学生积极作为。

这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一句“强国有我,创新有我”的激情宣言喊出了松山学子以青春之我奉献创新中国的豪情壮志。

课后,徐婷婷老师做了题为“AI赋能思政课教学比赛——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的专题分享,立足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基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结合个人多年授课经验,围绕教学设计必备的12要素,徐老师一一分析AI如何应用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老师提供了教学创新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卉敏表示,徐老师的课创新性引入AI技术辅助教学,让思政课焕发生机,凸显亮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融入课堂,实现了思政课双主体的良性互动,为我们探索AI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

工作室负责人曹群教授作总结。她表示,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思政课必须打破“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让青年学生在技术实践中感悟理论力量,在价值引领中明确人生方向,而这正是送教入校的初心——用一堂课点燃一群人,以创新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此次曹群名师工作室送教入校活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与深度座谈交流,为我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活力,对推动数智化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AI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巧用新技术,与学校各教学单位一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培养兼具技术技能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智慧力量。
图文/王亚茜 核稿/罗红希 责编/吴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