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大数据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体制机制
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工作团队成员担任主要职务。产业学院院长由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玉贤担任,全面负责产业学院运营工作;工作团队6名博士加入专家委员会和六大运营中心,筹建大数据产教联盟。工作团队先后为5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韶关市8家中等职业学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申报,有2人被评为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专家,6人被评为韶关市重大决策专家,1人为韶关市专业技术人才。
(二)打造“校中园”、“园中校”产学研基地,为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
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基地建设是最辛苦的环节,工作团队夜以继日,风雨兼程,1年内完成了“校中园”、“园中校”5000多平方米的基地育人设施建设,总计投入2500多万元。
建设过程中团队多人带病工作,每月往返华韶数据谷的次数与到学校次数差不多。团队成员不计往返路费,不怕吃苦,无私奉献。其中VUE国际认证中心、大数据+智能工作站、信创+智能工作站先后向社会开放,开展了20多批次社会人员培训,3000多人次的科技教育,5000多人次的专业认证,每年为韶关市培养取得华为认证大数据人才300多人,服务过程中无一人差评。

(三)创新“课证岗赛研”人才培养模式,为湾区大数据人才培养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产业学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利益链,借助产业园和合作企业提供的丰富实训资源和扎实的技术师资资源,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共育模式。每年提供实习岗位300-500个,产业订单班培养大数据人才1000多人,其中段桂芹老师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罗定福老师获评韶关市技术能手,李媛媛老师获评韶关工匠人才,团队成员指导学生获省一等奖6项,省级其它获奖100多项,所带专业就业率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