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松山故事 >> 正文

走近名师丨李福运:一个自比为“砖”的职教先锋

发布日期:2022-07-26  点击:[]

教师不是赚钱的行当,作为一个老师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凡。我觉得我最大的成果就是我的学生有多厉害!

                  ——李福运

 

71F95

李福运

男,1982年 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副部长。工作以来扎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线,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韶关工匠”“韶关市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 广东省“优秀教练”、“韶关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李福运同志争做一块合格“敲门砖”的故事广为流传。

李福运具有机械工程讲师、冶金机械工程师职称和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职业资格,是一专多能的双师型人才。从教十六载,李福运用立德树人、克己奉公、为人师表、甘为人梯诠释了奋斗在职业教育第一线职教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赤诚之心,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精湛的技术和慈父般的谆谆教导,培养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名,为粤北及珠三角地区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多项省级、市级荣誉,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常伴于暮鼓晨钟中的辛苦耕耘,也体现了职教人为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做出的贡献。

18AAD

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7年07月,李福运初入职业教育,面对这群异常活泼好动的孩子,他非常困惑:怎样才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才能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李福运沉思了很长一段时间,一边思索,一边观察。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展现技能的“炫”和“酷”,他引导学生对技能产生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挥个人优势。

那段时间,他对自己的每个实践教学中操作要求都近乎痴狂,充分利用当时他住的教师公寓离实习工厂只有一步之遥的便利条件,没事就钻到工厂练习加工工艺,有时候为了达到娴熟流畅的加工效果,一个小小的螺母自己要车上几十颗,甚至上百颗,确保每次操作都能展现出一种“酷炫”技术感,也正是一次次熟练而神奇的操作效果、精湛的技艺展现,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把原本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期盼的舞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他将这些所做所得编写成教材,通过实例将中高级考证每一个步骤都变得有趣,由浅入深地一点点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从60%大幅提高到90%。

18AD0

技术过硬是职业教育的根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李福运深知扎实学识、精湛的技艺是当好教师的看家本领,为了不断提高自己,他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或指导师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切实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014-2020年期间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第二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项10余项,曾获国赛一等奖、三等奖,省赛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指导师生员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项,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省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指导师生和企业员工获“广东省技术能手”“韶关市技术能手”“全国操作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同时,李福运也被广东教育厅、广东省技能大赛办、全国机械行业协会等单位和机构聘为竞赛技术专家和裁判,任国家和省市赛裁判20余项,并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构建并实践了赛教融合的高职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累计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千余名,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华为封锁以来,以“华为订单班”“华为集训组”等形式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地支持了华为在逆境中的发展。他将教学成果、教学方法和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论文、教材和竞赛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30余家学校和企业,总销售量10余万册,推进了粤北高职教育的发展,树立了粤北地区高职教育的品牌形象,为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16A79

爱是最肥沃的育人土壤

爱生如子,无微不至,这是学生对他的评价。李福运始终对学生心怀仁爱之心,一心为学生的成长和前途着想,他曾自豪地说在长期的职业教育中最为感动他的是得到学生的认可,这种认可是激励他在职业教育事业中上下而求索、克服一切困难、匍匐前行的动力源泉。

为了使参赛学生得到有效练习、积累赛场经验,每次赛前训练,他都会制定规范的训练计划。在日常授课任务之余,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学生出训练试题,晚上陪学生一起训练,直至深夜!在备赛2019-202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工业级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时,由于长期劳累和熬夜,他的鼻炎多次复发,但一直坚持指导训练,最终由于没能及时治疗,不得不实施手术。手术期间仍坚持每天线上指导学生训练,术后第三天李福运就不顾医生反对办理了出院手续,带病对学生进行赛前指导,最终荣获该赛项一等奖的荣誉。参赛选手龙思贵同学在采访中表示:“今年六月份培训期间,李老师刚做完手术,强忍着术后疼痛,通宵陪我们练习,看着老师疲惫到坐在椅子上睡着的情景,我深受感动,从那一刻起,我们暗暗发誓要坚决把每一个知识点、技能都做到位,做到最好!”

在长期的授课与竞赛指导中李福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每年从协会招新、新成员培训,到训后竞赛,再到各赛项的选拔、赛前训练和正式参赛,都始终常伴着他的身影。每当提及他收获的了不起的成果时,他总会说“我觉得我最大的成果就是我的学生有多厉害”,言语中透露出一位身为人民教师的自豪与骄傲,这也是他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1C489

授之以渔是职业教育的初心

李福运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岗位实习和职业选择,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构建赛教融合的高职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践行以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为突破口,探索和研究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和技术成果转化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和发展。

李福运曾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为企业培养的,企业才是真正的需求者,企业才是真正的技术拥有者。”为了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前熟识企业环境、接触企业项目,李福运依托韶关工匠和省劳模平台,联合几十家高新企业成立了“松山学院李福运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企业实际需求和存在困难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项目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困难的创新能力,切实落实技能技术的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2017年以来,先后成功培育以学生为主导的成果转化项目数十项:2018-2019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技术转化为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基于公共平台远程控制系统》;获得2019年“创客广东”韶关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并被相关企业看中给予投资,引导一批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李福运常说,我们要敢于做一块合格的“敲门砖”,要为能成为学生的“敲门砖”而感到自豪,职业教育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敲开一扇门或打开一扇窗。十余年来,李福运积极推动与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有机融合,以项目化形式对接韶关企业,不仅提高了对企业的服务质量,更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率,为我校连续十余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0%做出重要贡献。

16A20

以创新助力粤北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的服务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计划,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李福运结合粤北山林面积多、水果种植面积大的区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紧盯粤北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以大湾区需求为动力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区位优势。针对“菜篮子、果盘子”工程中果农们在幼果期隔离农药、害虫难,收获摘果难、运输难等问题,充分发挥松山学院李福运创新工作室师生在技术上的优势,先后设计发明了幼果套袋机、水果采摘器、山地运输车等产品,通过套袋隔离农药、害虫,提高水果的成果率;通过使用采摘器采摘成熟水果,不仅不伤果树芽叶,还能保护果实。

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显著提高了农民朋友们的工作效率和农产品收入,为粤北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与服务支持。最终“幼果套袋机”“水果采摘器”也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支持,类似此类将竞赛项目技术转化为企业创新项目有20余项,先后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切实以创新为驱动为粤北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贡献。

李福运老师为能成为一块合格的“敲门砖”而勇于拼搏,不懈攀登技术和知识的高峰,这源于他把职业教育和对教育的奉献作为自己一份事业归属。这份归属指引着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生活严于律己、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信、对职业教育事业钟爱;这份归属源于自身对技术和知识的渴望,基于满足学生对技术和知识的渴求,归于服务社会的初心;这份归属将继续鞭策他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求索前行,这就是他——一名以做学生“敲门砖”而自居的职业教育好老师。

 

分享|

上一条:走进名师丨曹智梅:永不言弃的傲雪寒梅
下一条:以史为鉴 以校为荣——庆祝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校45周年

关闭


书记信箱 : gdssptsj@gdsspt.edu.cn

校长信箱 : gdssptxz@gdsspt.edu.cn

电话 : 0751-6501658

地址 :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

版权所有©2021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备案号 : 粤ICP备11020318号-3            粤公网安备4402050200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