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学校组织召开了以“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为主题的“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座谈会上,女职工代表们围绕学校发展、个人成长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她们真情流露,用质朴的语言诉说着与松山学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点点滴滴。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巾帼女将。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数控技术教研室主任曹志梅:今年,数控技术教学团队能获得韶关市三八红旗集体,真的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的关爱,感谢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数控技术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我们团队有8名教师,其中女性教师6名,这个比例在工科专业中并不多见。
一个团队,要想做成点事,除了需要学校的全力支持,也需要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需要大家不计得失,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登高峰的精神,需要将团队的成长与专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需要对松山以及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2012年以来,数控技术团队成员积极做好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的申报,获得了广东省首批立项。随后,又获得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广东省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项目。2015年获得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获得2016年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省级标准研制项目,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个个成果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接踵而来。
成绩只属于过去,荣誉对于团队来说,既是鼓励,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个新的挑战。今后团队将进一步发挥三八红旗集体的带头作用,不辜负学校以及各级领导的期望,全面提升自己,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积极响应学校党员大会的号召,秉承“笃志宏毅,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在奋力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韶关市三八红旗手郑绍芸:这次我能获得2020年韶关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支持,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感到非常荣幸。从教20多年来,我兢兢业业,无悔奉献,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大专学生6000余人教学任务,累计授课10000多学时;指导44名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一类数控类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1项,自己也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5次,市级“优秀教练”1次,2012年,获得了全国数控大赛广东选拔赛教师组数控车床第一名,2020年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第二名。
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多少个本可以陪伴家人的晚上、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都在数控车间度过。但我丝毫没有后悔,因为是学校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感谢学校带给我的每一步成长,感谢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感谢同事对我的鼎力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开拓创新,助力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年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潘建美:我自2008年开始在校从事征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13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党委人民武装部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创新手段,严把政策规定标准,严守征兵纪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开展工作,指导788名松山学子光荣参军,无一人因思想、身体原因退兵,在大学生兵员征集和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也因征兵工作成效显著,10次获得“韶关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3次获得“广东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1次获得“广东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征兵工作计划做出了相应调整。我校党委人民武装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将大学生征兵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宣传、典型教育和提供周到细致的征兵服务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疫情下的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全年共有144人应征入伍,其中应届毕业生47人,大大超过省教育厅下达我校17人的计划数,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
韶关市妇联“平安家庭”称号获得者张丽: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确保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战略的保证。我们家庭也只是松山学院诸多“平安家庭”的代表。松山学院近年的发展为我们营造了干事创业的优良氛围,有很多很多“家庭”在为松山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很荣幸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学校教师,受益于学校持续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法律进校园、平安家庭、消防安全、老科学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我们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从各个层面筑牢平安基石,营造平安氛围,让全体松山人,和所有来松山的人,不仅感受到浓郁的学术与青春气息,更感受到平安,感受到和谐。我们深刻体会到“积小安为大安,积众安为平安”的重要性。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师生安心,往来者顺心,家长放心”的浓厚氛围迎面而来。
巍巍高山始于积土,滔滔大河源于细流。以平安促发展,用法治保平安。学校作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战略部署,为学校未来谋发展,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一名松山人,我们有义务建设好自己的平安家园,维护学校的美好形象,为构建全校“大平安”尽绵薄之力。
来自学校财务部的青年女教师代表王培婷:作为女性,要学会爱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奋力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学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全校师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体现创造性。女职工作为教育战线上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广大女同胞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切实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默默扎根图书馆服务十六年的女教师代表王翠莲:我是2005年来到学校的,到现在有16年了,从学校刚刚改制不久到现在的再次转制,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职工大学到现在省属公办高职院校,凝聚了几代松山人的汗水和努力,非常了不起!我作为一名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感到非常荣幸。还有不到2年我就要光荣退休了,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愧对学校,不愧对学生,也不愧对自己。
机械工程学院女教师代表刘旭:“妇女能顶半边天。”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活跃着女同志的身影,到处都挥洒着女同志的汗水。大家以女性特有的严谨、细致和智慧,在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各条战线上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大家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个人奋斗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把理想抱负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立足自身岗位,团结拼搏,担当作为,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更多的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教育子女,更要理解支持丈夫,还要邻里和睦,希望大家能克服种种困难,发扬自立自强的精神,多担当、多奉献。同时,女教职工之间还要互帮互助,互亲互爱,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当我们前进,前进,我们带来更美好的阳光。妇女的觉醒意味着一个族群的崛起。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不再有苦工和临时工在辛苦劳动。我们要分享生命的荣光,面包加玫瑰,面包加玫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女教师代表陈素燕以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引入话题,她说到,从进校学习到毕业留校至今已有30年,在学校这块沃土上,他见证学校经历了低潮到高潮的几次质的转变,以及现在快速的发展,见证了几代松山人辛勤耕耘、挥洒汗水,撑起了高职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这一切的一切的变化,都源于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源于学校领导对学校发展的正确领导。现在的松山学院充满活力和干劲,到处是一片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济管理学院女教师代表陈春李: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出台各种制度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师生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学院领导也积极发动和引导师生把握各种学习锻炼机会。2018年,我带领物流管理党支部获得广东省教育工委颁发的“三型党支部” 荣誉称号;2019年和2020年,我带领学生参加广东省物流技能大赛,两度荣获二等奖四项。2020年我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虽有个人的努力,但更多的是借力了学校的强大发展平台和有效资源支持。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奋发向上,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为引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为我校争光添彩。
基础教学部女教师代表肖华碧:当前,学校各项事业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学校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全校师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体现创造性。女教师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女同胞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切实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弘扬善于学习、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不断提升个人知识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和掌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练就过硬的本领,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承担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我们一定会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会尽最大的努力回报学校领导给予的关怀,为把学校建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来自松山学院的这一群女教师们,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但在筑梦职业教育的路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誓: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