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松山故事 >> 正文

逐梦“蓝桥杯”

发布日期:2018-07-09  点击:[]

编前语:作为国内始终领跑的人才培养选拔模式和行业认可度最高的 IT 类科技竞赛,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直致力于促进软件和信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这项全国所有参赛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及高职高专学生同台竞技的赛场上,我院学子无畏无惧,沉稳应战,历年来在高职高专组别的赛事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在第九届“蓝桥杯”广东省选拔赛软件类和电子类的比赛中,我院学子再展风采收获颇丰,共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其中获得广东省赛一等奖的7名学生获得了参加全国总决赛资格。在全国总决赛中,计算机系和电气系的洪伟群、周连辉、张周铭、周高兴、李松豪、杨荣春、孔添杨7位同学荣获全国赛三等奖7项,可谓是喜上加喜。最近,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电气系和计算机系参加第九届“蓝桥杯”大赛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一探他们获得佳绩的背后奥秘。

计算机荣获第九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选手.jpg

计算机系荣获第九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选手

电气系荣获第九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选手和指导老师.jpg

电气系荣获第九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选手和指导老师

目标明确 全力以赴

初见电气系的黄晓林老师时,黄老师戴着眼镜正在电脑前工作,忙碌的他对我们的来访面带微笑,非常有亲和力。当我们问到电气系的学生在蓝桥杯获奖的事情,黄老师的表情有着藏不住的自豪和自信,他不止一次提到,他们参赛的目标,就是奔着蓝桥杯一等奖去的,最终,他们实现了目标。

黄老师介绍了电气系的学生们为第九届蓝桥杯备战的准备过程。参赛人员是以电信协会和电子协会的成员为基础作推荐,通过指导老师或者师兄师姐的指导、筛选,被选出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在十月份报名。在漫长艰辛的练习历程中,参赛者们从每年的蓝桥杯演练真题中入手,在网上搜寻更多的资源来强化自己的练习。

有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的指导探索与鼓励,参赛同学对相关的知识穷追不舍。参赛选手都很自觉,每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都相当地出色。虽然比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组织的成员在沟通和协调方面做得很好,因此团队里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大二前辈会给大一的新生讲课、会给他们现场布置课堂作业。到了夜晚,电子实验室依旧是灯火通明。学校的后勤保障处对此也是大力支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参加软件类比赛的同学均来自我院计算机系的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成员是从各班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

据了解,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做了24个项目,目前还在进行着计算机系研建工作量申报系统、科研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课堂管理APP等项目,“这些工作的过程都是非常繁琐的,我们正是看到问题所在,所以想去做一些实用的系统来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同学们也在这些项目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也为参加蓝桥杯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工作室指导老师徐尤华分享道。

在别人眼里,可能只看到了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辉煌成绩,但极少的人会了解到,它表面的风光,其实是工作室背后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之所以能取得一年比一年好的成绩,离不开各位指导老师对历届学生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在谈及如何对工作室成员进行指导,徐老师说:“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都是在课余的,有时候是在课间午休,或者星期五下午没课的时候,只要是技术上有问题,我们都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边做边解决”;在问及徐老师不计报酬,这么辛劳地付出,觉得是否值得的时候,徐老师淡然一笑:“看到他们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就觉得比什么都强,很满足了。”

兴趣+坚持+勤奋,是事半功倍的诀窍

“爱好在我选择专业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喜欢,所以平时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就不会被手机所奴役。”当我们访问计算机系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洪伟群同学,是什么给予他学习的动力的时候,他如此说道。在学习方面,洪伟群也是非一般的勤奋:他曾以一个星期学完别人两个月的课程,并且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我们不由惊讶了,原来同学中真的是藏龙卧虎呀!

而电气系的周高兴同学身为电信协会的会长,在这次第九届蓝桥杯中斩获了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大学组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在采访中周同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开朗。正如他名字所表现的,整个人随时都有一股高兴起来的劲儿。当我们问到周同学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或习惯的时候,周同学经过一番思索后说:“我不过就是在本身所选的专业上有很浓烈的兴趣,所以在学习上很容易地投入进去。”就算是在课余时间逛淘宝,他的关注点也是电子信息的产品,了解到有关的新兴产品,因为这可能会激发一些新的灵感,对他的某一项电子工程的设计开发会有帮助。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的系统,满足了更多的人的需求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就会激励着我去做得更好,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技术,用更多的资源,让我去创作,去进步,去做得更好”,16级获得省赛二等奖的许少龙同学在说到自己的比赛感受时,脸上浮现的是一副享受于学习,掩饰不了的满足。

历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先后在国家、省、市、行业各类技能竞赛、软件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贯彻的成效,这一理念,也将成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和鲜明特色。

文/陈奕君 林增城 图/曹光忠 黄晓林

分享|

上一条:我最大的成果就是我的学生有多厉害!——记“南粤优秀教师”李福运
下一条:让最美的芳华为祖国绽放

关闭


书记信箱 : gdssptsj@gdsspt.edu.cn

校长信箱 : gdssptxz@gdsspt.edu.cn

电话 : 0751-6501658

地址 :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

版权所有©2021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备案号 : 粤ICP备11020318号-3            粤公网安备44020502000108号